出国打工感染“新冠”怎么办?打给祖国的一通电话解了燃眉之急

2021-09-07 10:03:35 出国外派劳务信息网 点击数:739


出国打工感染“新冠”怎么办?打给祖国的一通电话解了燃眉之急

农民工赴非出国务工染新冠

法院帮追欠款助渡难关

异国出国打工感染“新冠”缺钱治疗怎么办?前不久,身处非洲尼日利亚,不幸确诊新冠的出国务工人员向某某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没想到,他打给祖国家乡法院的一通电话,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一个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电话

8月25日中午,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接到一个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电话。申请人向某某在电话中说,自己今年4月前往非洲尼日利亚出国务工,近期因身体不适前往中国援建医院检查,经医疗机构检测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目前正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每天的治疗费用约2万元。

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向某某想起了已在法院工作流程中的执行案件,虽然出发前与被执行人王某某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但自己到非洲务工后王某某却迟迟没有履行还款义务,这次确诊“新冠”后向某某希望法院再次就案件对王某某采取执行措施,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核实向某某反映的情况后,执行干警立即向局领导作汇报,及时召开了案件研判会,并制定出执行方案。

一场一波三折的执行

执行干警与王某某电话联系未果后,迅速对其财产情况进行查控,经过快速摸排,被执行人王某某在某乡镇有尚未结算支付的工程款项。按照执行计划,执行干警迅速与该乡镇取得联系并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商请该乡镇从王某某承包的工程款中预先支付向某某执行款30万元。但由于该项目尚未验收和结算,经执行干警与该乡镇协调,该乡镇同意向法院预先拨付王某某的10万元工程款。

被执行人王某某得知法院将扣划其工程款后动起了“歪主意”。以没钱开工资为由,扭曲事实后怂恿并不知情的十余名工人到该乡镇“算账”。

但王某某的计划并没有得逞,执行干警迅速将王某某拘传至法院,告知其向某某需要治疗费用的具体情况,并向其发放预先处罚通知书,拟对其拒不配合执行的行为处罚款10万元。面对10万元的罚款决定和执行干警的释法明理,此刻的王某某终于“清醒”过来,向某某在自己困难之时伸出援手,但如今帮助过自己的人身处异国他乡等钱救命时,自己却无视法律、忘记情谊甚至还煽动闹事。

目前,王某某正主动与该乡镇协调,表示将妥善解决其他农民工工资问题,请求该乡镇能够提高预付工程款金额。经反复沟通,最终该乡镇同意向法院预先拨付20万元工程款,其余尾款王某某承诺于5日内全部履行完毕。

一条与“新冠”赛跑的绿色通道

按照既定执行案款管理办法,执行干警初步估算,这笔执行案款到达向某某手中至少需要3天,“时间就是生命”,为了让向某某尽快拿到案款支付医疗费用,院领导要求“特殊案件特殊对待”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案款支付流程,第一时间将案款送到向某某手中。

执行案款进入执行系统后,执行干警立即与向某某取得联系,向某某委托其亲属代为办理相关案款手续后,执行干警迅速提起案款发放申请,将20万元执行款转至向某某账户。

 

异国出国打工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在国外的出国打工生活如何?!

●出国打工者:中国机会多、工资高,学中文成风潮

●企业主:外籍工人勤劳、能干,缓解用工荒

穿梭中越边境的越南“钟摆”打工族

 

在广西东兴市,有一条不足百米宽的瘦浅河道北仑河。这条河的最深处就是中越两国边界。《工人日报》记者清晨抵达东兴口岸通关处时,寒雨正下得淅淅沥沥,攒动的人流排着长队,等待通关跨越北仑河大桥。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大量越南打工者进入中国谋生,他们如钟摆一般生活,往返于中越两国。这群来自越南的打工者,进入中国之后,成为中国物流公司的搬运工、加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特产商铺里的销售员……大大缓解了中国沿边地区企业劳动力短缺、企业用工难题。

北仑河对岸建起小洋房

采访当天是当地少有的湿冷天,码头上却是一派热腾腾的忙碌景象。在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码头,一群肤色黝黑的越南工人正打着赤膊,赤着脚穿梭在船舶、甲板、码头之间。每辆载满木薯淀粉的货车旁紧跟着十数人,他们双手抵在车身上,埋着头使出全身气力助推载货车上坡。待货车停稳后,再次返回船舶上,熟练地将木薯淀粉扛上肩头,袋装缝隙间漏出的木薯淀粉混杂着汗水,牢牢地粘在身上、脸上和头发上。几趟下来,这些工人都被木薯粉裹成了一个个“小白人”。

记者了解到,东兴市利用互市贸易8000元以下免税的政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更加密切,两国边民往来贸易更加频繁。从边检、检验检疫到海关,进口货物只需要2小时就能走完所有流程,市区配套设立市场服务中心和边民互市结算中心,货物展示、交易、仓储等功能完善,结算方便快捷,吸引了不少外籍打工者。越来越多的客商也看好这里的便利,载运着海鲜、木薯粉、布匹的船只不停地来往于北仑河两岸。

“现在我有两条船,基本每天都能运大概100多吨货物。”东兴市边民许老板,2014年起就看中了边贸的发展前景,转行做起了船舶货物运输生意。越南工人勤快能干,不怕苦活累活。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大多数船主像许老板一样,更乐意请越南工人。

25岁的越南搬运工阮秀刚(音)就是许老板的员工之一。阮秀刚每天早上5点起床出发赶往口岸通关,想要挣到每日200元人民币左右的收入,个头瘦小的他必须搬运近10吨货物。对比中越两国的工作,阮秀刚说:“我在越南每天只能赚30元,在中国尽管搬货辛苦,但赚的工钱是在越南的八九倍,我更愿意来中国打工。”

东兴市边民互市贸易区车船部部长陈作富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目前,码头上近80%的搬运工来自越南,他们从早晨8点到下午5点,每搬运1吨货物,可以获得15至20元不等的薪资。东兴边境互市贸易码头运输量在4000票左右,2015年后货量开始增加,目前每天货量达6000票。

“20年前,那里还是一片荒野。”陈作富指向北仑河对岸说,当年越南芒街四处荒凉、芒草丛生,而如今隔河眺望,越南的芒街鳞次栉比的各色小洋房随处可见。

中国话成打工“敲门砖”

“老板要买玉器吗?”“正宗越南特产出售,来逛一下吧?”东兴市万众国际批发市场位于中越边境口岸,市场内售卖玉器、首饰等各式各样越南商品,这些越南姑娘年轻时髦,妆容靓丽,几乎每间店铺的老板都会请一两个越南姑娘当商品销售员。站在店铺前,她们不时用挟带越南乡音的普通话招揽游客进店购物。

每天早晨7点,家住越南芒街的范氏花骑着摩托车出发前往口岸。两年前,她在越南芒街做服装销售,每月能拿近2000元工资。听说中国工资更高,她花了300元跟越南老师学习了一个月的中文,就开始了两国跑的“钟摆式”打工生活。

“中午吃外卖,再加上来回路费和在越南出国打工的花销差不多。”来到东兴后,范氏花做起了越南特产食品销售员,每月能比在越南多挣500元。范氏花是一个坚定的“钟摆族”,“还是愿意来中国找工作,在中国工作机会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芒街,10个招工者中可能有8个要求工人会说中文。”范氏花告诉记者,随着中越边境贸易的增加,大量跨境务工机会摆在了越南人眼前。越南国内同时也掀起了一阵学习中文的风潮,中文培训机构报名火热。

 

跨国用工缓解用工难

东兴市怡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营水产品及农副土特产品,2015年7月该公司首次获得防城港市人社局颁发的境外边民《用工资格证》,成为防城港东兴市首批10家招聘使用越南籍劳工的试点企业之一。

“我们这里的水产车间基本都是越南工人,每个岗位都是同工同酬,越南平均工资1200元,我们这里保底工资1800元,平均工资2400元,优秀员工每月拿4000元也是很常见的。”据东兴市怡诚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张冬梅介绍,由于企业工作特殊,车间员工的双手需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进行生鲜鱼虾处理,企业一度出现用工荒情况。“这活辛苦,本地人不愿干,更愿意去广东打工。”引进越南劳动力后,企业用工荒现象得以改善,“公司引进越南籍工人,主要是解决用工难,其次才考虑用工成本。”

进厂3个月,26岁的烘干车间越南籍女工刘氏小从普通工人晋升为车间翻译、管理人员,每日工作时间9个小时,每月工资也由1800元跃升至3000元。

“我希望开拓眼界,学到更多的东西,钱不是问题。”刘氏小说。据了解,每年用工旺季,大量越南工人持三天通行证前来试岗,双方满意后,用工企业带越南籍工人办理健康证、务工证及通行证延期。除基本工资支出外,企业还会为越南籍工人购买工伤保险及医疗保险。

中越跨境劳务合作试点工作的探索开展,为广西开展务工人员的管理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经验。跨境劳务用工规范化后,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在东兴市兴建。越南跨境务工人员人口红利、出口运输便利等优势使得不少企业慕名前来办厂。2017年6月,防城港市政府和东兴试验区管委会印发《加快跨境劳务合作发展实施方案》,将跨境劳务合作试点范围扩大至东兴试验区全域。

截至2017年10月,防城港全市共批准用工企业29家,其中东兴市获批企业23家,占全市获批企业总数79.3%,全市共批准用工人数6710人。目前,东兴市新设置的“一站式”管理服务中心均可办理东兴市、港口区、防城区等范围内的跨境劳务合作业务,试验“一站办证,全域用工”模式。

 

(佚名)


标签: 出国劳务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打工 出国务工 感染 新冠

国外常识»海外生活  最新文章
国外常识»海外生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