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出国务工遭遇“非法职介” 淘金梦碎钱被骗

2014-04-26 07:54:57 中国国际劳务信息网 点击数:359


作为出国劳务的大市,安徽界首市的出国劳务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来,一些出国务工人员的高收入,让很多人艳羡。6年前,非法职介所以出国务工高收入为诱饵,骗走了王娜全家辛辛苦苦凑齐的“职介费”。为了拿回这笔血汗钱,6年来,她一直不敢换手机号码。近日,她拿回了被追回的3万元职介费。
 
  日前,安徽界首市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诈骗者张群的财产。经过6年努力,为100多名被骗者追回200多万元的损失。
 
东窗事发,中介费“打了水漂”
 
  正是看中了出国务工人员带来的商机,2007年,张群以职介所的名义,在安徽界首及周边大肆宣传,承诺到日本、新加坡等地出国务工,3年保底收入三四十万元。
 
  2008年,期待扭转贫困局面的王娜找到了张群,对方承诺可介绍她到新加坡大商城工作,3年保底三十万元,王娜先后交了4万多元职介费用。
 
  “爸爸妈妈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又找亲戚朋友借了2万多元。”王娜说,当时全家人举债,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了。
 
  2008年9月,到了新加坡的王娜才发现,一切并不是张群所说的那样,自己被安排为钟点工,工作又脏又累,工资还低,工作不到一个星期就被辞退了。王娜几经辗转,联系到了张群在新加坡的代理人。
 
  “他说只能退我1万元,还要扣除来新加坡的交通费用,并逼着我签了回国手续。”王娜说,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工作,她无奈答应了要求。就这样,王娜一家出国打工“淘金”的梦想破灭,东挪西凑的3万多元钱“打了水漂”,一家人陷入悲痛中。安徽界首市法院经审理查明,在2008年年底前,38名通过张群出国务工的人员有类似遭遇。
 
  2009年初,张群因涉嫌伪造印章罪被刑事拘留。很多被遣回和已交钱尚未出国打工的人,站出来举报张群诈骗的事实,他们大都为出国打工“淘金”交了3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费用。
 
多次审理,定性合同“诈骗罪”
 
  考虑到张群的行为性质恶劣且危害范围广,2009年8月,安徽界首市检察院以张群涉嫌诈骗罪向界首市法院提起公诉。
 
  庭审中,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张群的定罪。被告律师认为,张群没有相关出国劳务资质而从事出国务工派遣工作,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应以非法经营罪从轻判处;公诉人认为,张群以虚假的宣传、非法占有为目的,骗走百余人相关费用200余万元,涉案金额巨大、犯罪情节恶劣,应为合同诈骗罪。
 
  “这个案件非常复杂,我们审理了四次。”安徽界首市法院刑一庭原庭长季守方告诉颍州晚报记者,多年来,被骗的群众通过多种途径表达追回款项、严惩张群的诉求,在案件的审理过程,又陆续有受害者报案,涉案人数和金额也在不断扩大。
 
  法院多次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群在不具备出国劳务资质又无合法授权的情况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夸大出国务工待遇,提前收取费用等,骗取他人234.74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2011年7月,安徽界首市法院依法判决:张群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100万元;涉案赃款予以追缴,返还受害人。
 
强制执行,退还200余万元
 
  依法宣判,大快人心,但被骗人员情绪依然很激动:锒铛入狱的张群罪有应得,但他们倾家荡产筹交的中介费用找谁要呢?
 
  2012年,案件进入了执行程序。“考虑到涉及受害人数众多、金额巨大,本院成立了重案组。”安徽界首市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应学华表示,专案组多方查证了张群的财产,并通过查封、拍卖被执行人张群的房产变现及分赴河南郑州、上海等地冻结扣划其银行存款的方式,追回款项200余万元。
 

  “张群的财产涉及被害人、银行等多个群体,受害人中又有已出境、未出境和补交他人费用出境等多种情况,追回款项的分配成为一大难题。”应学华表示,法院综合多种情况专门制定了分配方案,并组成合议庭,出国的和没有出国的,损失程度不一样,分配标准也应该不一样。
 
  最终,113名被骗人员中,大部分人都拿到了9成左右的中介费,6年前被骗的款项失而复得,很多人在从执行人员手中拿到支票时,都双手颤抖,有些人甚至喜极而泣。
 
  据应学华介绍,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等这笔退款,6年来不敢到外地务工,也不敢换手机号码,怕退款时找不到自己。还有一家三姐妹在6年前东挪西凑交了十余万元的费用,这些年来不得不四处打工,偿还当时欠下的债务。
 
  尽管历时6年,但这起犯罪情节复杂严重、涉及受害人员众多、金额巨大的诈骗案总算有了一个了结,长期跟踪的办案人员也舒了一口气。

(佚名)


标签: 出国劳务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打工 出国务工 劳务 安徽

行业动态»人才动态  最新文章
行业动态»人才动态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