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县创新劳务外派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

2010-10-14 12:30:18 新华日报 点击数:1215


  新华报业网记者近日来到江苏省东海县石榴镇三里村,村支书丁跃胜兴奋地介绍说,全村2700人,劳动力1000多人,其中460个人出国务工,村民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来自出国打工。

  在该村6组,记者见到村民于宝夫妇。他们脸上的愁容掩藏不住。2006年,夫妻俩遭到非法中介的诈骗,不仅“去吉尔吉斯斯坦打工,一年能挣6万”的出国打工梦粉碎了,连东借西凑的3.5万元都打了水漂!这使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而同是一个村子,4组的村民刘卫兵,2002年经正规中介介绍,两次去韩国当渔工。6年中,一共挣了50多万,他家盖了新房、买了新车。今年6月,刘卫兵结束漂洋过海打工生活,回村决定成立一家农资公司。

  这两户人家的境遇真是天壤之别,而差别的根源就是出国劳务中介。“过去几年里,几乎每年都有村民上当,有一年最多有9户村民吃亏上当,更有严重的,出了国却发现中介吹得天花乱坠的工作根本就是假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丁跃胜告诉记者,“但自从2009年开始,村里就再也没有村民上过非法中介的当了。”

  一个村是一个县的缩影。东海县是全国闻名的外派劳务大县,早在1987年该县就组织238名劳务人员到科威特开展建筑劳务。如今,东海劳务已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数逾2万人。

  外派劳务已成为东海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转移、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该县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外派劳务年创经济收入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占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五分之一。

  然而,由于劳务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制约,劳务中介泛滥,最多时达到40多家,由出国劳务引发的纠纷和案件频繁发生。

  这样的状况,从去年起得到彻底扭转。据统计,2009年以来,通过东海外派劳务管理服务中心输送到日本、新加坡、阿尔及利亚、约旦、毛里求斯、沙特等10多个国家的5000多个劳务人员,未发生一起境内外的劳务纠纷。

  “原有的外派劳务市场基本处于自发状态,业务量大但总体质量不高,存在把关不严、组织不强、纠纷频发的缺点。”东海县商务局副局长张驰介绍,受外派劳务高额利润的诱惑,非法劳务中介涉外劳务诈骗的花样和方式也越来越多,利用旅游、商务和探亲等途径组织非法出国打工,甚至不惜组织偷渡。

  他举例,驼峰乡早塘村陆端帮、陆帮柱等人听信非法中介王某的蛊惑,听信到以色列打工每月能挣到12000元以上。结果,每人交出国费用12万元,以旅游的名义从埃及转道,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沙漠偷渡到以色列打零工。由于没有合法签证,不到一个月就被以色列警方遣返回国,每人损失8万元。

  有些合法中介公司的员工为获取高额的利润,抛开经营公司、绕开主管部门和外方雇主直接对接输出劳务人员。这种方式的弊端是:国际劳务用工形势随时变化,“溜单”的员工无法及时掌控信息,导致出国后遭到用工拒绝。该县石榴镇小李村村民戴新昌,辞去年收入2万多的石英拉管厂工作,交纳出国费用2.2万,结果到了新加坡却被雇主告知:一个月前已经取消了招工计划。

  据统计,因劳务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到位等诸多方面制约,东海外派劳务过去几年每年都有多起纠纷,仅2008年就发生了赤道几内亚等多起外派劳务纠纷。

  为了改变出国劳务中介机构的乱象,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2009年4月,东海县成立外派劳务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对外派劳务人员实行集中对接、集中报名、集中保管、集中备案、集中培训。该服务中心成为劳务人员报名出国的唯一平台,从源头上杜绝非法性的外派劳务。“没有羊肠小道可走,5个集中将非法渠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张驰说。

  集中对接。去年以来,县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先后与中建国际、中国交远国际、江苏国际等20多家国家级公司、上市公司、省内大型经营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外派劳务合作关系。

  集中管理。通过对企业、项目、广告的严格把关,以及对外派行为的全程监管,最大程度避免了群众上当受骗等事件的发生。

  集中备案、集中培训。东海县目前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外派劳务监管网络体系,实行劳务人员出国村审、乡荐、县批制度,建立劳务人员报名档案、外派劳务项目档案集中备案管理。同时,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

  2009年10月,国家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监察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推广东海“一中心五集中”的外派劳务长效管理新模式。

(佚名)


标签: 江苏 东海 劳务

行业动态»时事要闻  最新文章
行业动态»时事要闻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