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做后盾 村民们安心出国打工赚外快

2012-10-12 08:46:09 中国国际劳务信息网 点击数:250



  9月末的一天,哈尔滨市阿城区红新村,一场特殊的门球比赛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几位穿运动装的老人正在较量“球技”。尽管观众不多,选手却很认真。在农村,眼下这种门球场还真不多见。“多数村民都在出国打工,村里留守的老人多,为了让大家休闲锻炼,就修了个门球场。老人们天天都在这儿打球。”近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乡红新村采访,村党支部书记孙英子这样介绍,“我要照顾好村里留守的老老小小,村民们才能安心出国打工赚外快。”

  

  破旧小村庄变身“桃花源”

  置身整洁的农家院落,漫步笔直的水泥巷道,呼吸清香的新鲜空气……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不是电影电视中的镜头,这是记者日前走进红新村所看到和感受到的真实情况。

  在崭新的村办公楼里,67岁的老支书孙英子一边请记者看展示板,一边讲起了红新村的过去:“那时候,村民种的是大米,可吃不到大米。为了填饱肚子,要把大米换成粗粮。村里的路也不像路,一下雨,遍地稀泥,出门要趟水。”

  为了美化家园,孙英子刚上任就召开了全村妇女大会,号召大家行动起来,自己动手建设家园。村里组织了一支妇女卫生检查团,走遍村里的街头巷尾和各家的房前屋后,对全村的卫生进行一次大清扫。全村男女老幼,像蚂蚁搬家一样把多年来堆在村头儿、堵在心口儿的几大堆垃圾彻底清除。从那一年开始,红新村掀起了无数次建设家园的会战:修路搭桥、栽树种花、引自来水、安装路灯、修建公厕……凡是村民大会决定的事,都由村民直接参与,共同完成。为了维护村屯公共卫生和集体形象,村民们自发地制定了许多村规民约,并一直身体力行地履行公约的内容。

  村民们告诉记者,今天的红新村是国家级文明建设先进村,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和电话入户率、道路硬化率、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到100%。在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今非昔比。比如,饭后喝杯咖啡,已成为许多村民的生活习惯。同时,村里4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让村民们在茶余饭后体验着城市生活。

  

  千余村民出国打工赚“外快

  由于红新村村民大多是朝鲜族,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村民凭借语言优势,开始琢磨怎样出国打工。村支书孙英子上任后,也看好了这条出路,她的第一个设想,就是把村民“倒腾”到国外去“挣大钱”。

  虽然语言方面有优势,但真的出国打工,在当时还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儿。首先要联系有劳务输出权的用人单位,孙英子凭关系找到了哈尔滨国际公司和青岛胶南开发区,争取了7个出国劳务名额。随后要办理各项出国劳务审批手续。如果村民自己去办理,在当时简直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孙英子就替乡亲们出面,虽然办理得顺利些,但当年的7个出国劳务名额也仅仅走成了3个。

  孙英子回忆说,十几年前,想出国务工太难了,偶然一次机会,她又争取来100个出国劳务名额,按要求必须在3个月内将村民送去出国务工,否则就是违约。而这100个人的出国劳务手续办得特别难,这时,她听说丹东地区能帮助办理手续,但前提是要分给当地50个名额。万般无奈的孙英子只能将50个村民的户口迁至丹东,这才让他们顺利走出去。

  记得有一次,村民朴望浩两口子来找孙英子,一进门就双双跪在地上:“救救我们全家吧!”朴望浩想出国务工,但手续费分文没有,村民想借钱给他,但提出必须由孙英子担保。凭多年的了解,孙英子实在担心这次“担保”,但又不能眼看着村民有困难不管,孙英子一咬牙,为朴望浩担保了4万元借款。在原来的红新村,孙英子为一半左右的村民出国劳务担保过贷款或借款。后来,孙英子还因此接到过法院传票。时至今日,孙英子因担保,替村民偿还了两万多元的借款。但她不后悔,因为绝大多数村民通过出国打工成为富翁,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村民过上富裕生活。在村民眼中,这些年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曾有出国务工经历的姜德万告诉记者,老伴和儿子、儿媳还在韩国务工,他家已经先后买了3辆汽车。从货车到夏利,后来又换成了千里马。现在,全村425户1446人口中,有1096人在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出国打工,全村收入的70%来源于劳务输出。

  

  67岁老支书为村民“跑腿儿”20载

  在这个特殊的村庄里,青壮年劳力都出国务工了,家里剩下老的老、小的小,因此被戏称为“106038部队”。67岁老支书孙英子主动承担起照顾好这支留守部队的义务,为村民操的心多如牛毛。谁家来邮件,根本不用通知谁,只要打个电话,孙英子就准时领取。村民出国打工,要办的证明手续特别多,但只要告诉孙英子,她保证在指定的期限内,圆满完成任务。所有这些事,让孙英子“跑腿儿”一跑就是20多年,不但没有分文的报酬和好处,还要搭上没完没了的路费。有人曾问她:“是工资高还是好处费高?”也有人怀疑:“为每月1000元的工资,你值得吗?”

  不但别人不理解,就是她的两个女儿也不理解。大女儿定居上海,为让孙英子去上海,特意买了带电梯的住房。小女儿定居韩国,吵着闹着要她去韩国。当年一个村委会里的班子成员,大多都去了韩国,他们都说凭孙英子吃苦耐劳的能力,在韩国一周的工资比你在国内一年的都要多。而20多年来,孙英子只去了一次上海和一次韩国,还是借着开会参观的机会,两地也仅仅各待了3天,就心长草似的要回村里。孙英子说:“我承认外边好,但再好都不是我的家,再好也不如红新村好。只要村民信任我、需要我,我将继续在这里为村民们服务。”

  记者看到,在红新村里,有一栋崭新的小楼,里面装饰一新,准备经营朝鲜族特色饭店,目前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共同经营。“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正宗的朝鲜族美食,还可以观赏到朝鲜族歌舞,预计明年正式营业。营业后,不但可为村里创收,也可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谈及未来,孙英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佚名)


标签: 出国劳务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打工 出国务工 劳务

行业动态»人才动态  最新文章
行业动态»人才动态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