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筑劳务输出成就巨大前景广阔

2012-11-29 09:04:02 中国国际劳务信息网 点击数:799


河南建筑劳务输出成就巨大前景广阔
 
——访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刘洪涛

 

  从20多年前的10万大军出太行,到现在的200万大军活跃在国内外建筑市场,河南的建筑劳务历经了怎样的嬗变?如何看待这一发展历程?在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破解“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中,建筑劳务输出又将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河南的建筑劳务要不要继续发展?能不能进一步发展?怎样发展?就此,记者采访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刘洪涛。
  
  记者:上世纪80年代,林州10万大军出太行,拉开了我省建筑劳务输出的序幕,使我省建筑劳务输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20年,我省建筑劳务对外输出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哪些拓展?如今,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输出格局?
  
  刘洪涛:河南的建筑劳务输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唐山大地震后,我们支援天津建设那个时候。但要说真正大规模的建筑劳务输出还应该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算起,可以说,林州10万建筑大军出太行是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河南建筑劳务输出无论是从人数、组织形式、人员素质、队伍分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人数上讲,1990年之前,我们出省施工的人数还不足20万,2011年,这个数字就已经上升到了210万;从组织形式上讲,那时候基本上是农民自发的,如今,多数是有组织、成建制、企业化的建筑劳务输出。去年,我们以企业形式组织输出的人数就达到了130万;从人员素质上讲,过去经过培训的进城务工人员不多,如今,90%以上都要经过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从队伍分布上讲,过去输入地一般都局限在北京、天津、山西等少数省市,现在,我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基本都能够看到河南的建筑队伍。
  
  记者:目前,我省建筑劳务输出在全国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水平?
  
  刘洪涛:单从人数上来说,毫无疑问,我们是全国建筑劳务输出第一大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建筑业从业人员有600多万人,这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但客观上讲,在省外务工的河南人数量很大,但是,他们多数还从事着低端建筑劳务工作。这也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记者:有人说,中国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退出,新生代正逐渐融入城市,所以没有必要继续发展建筑劳务了,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刘洪涛:河南的建筑劳务要不要继续发展?能不能进一步发展?怎样发展?站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度,从河南的省情出发,分析全国的经济建设形势,研究一下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和市场现状,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
  
  当前,我省既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诸多挑战。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又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抓手的建筑出国劳务,将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首先,发展建筑出国劳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的省情就是人多,农民更多。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省情。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仍然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我省发展的突出难题。发展建筑出国劳务,不仅直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还改善了农村面貌和农业生产条件,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大力发展建筑业和建筑劳务,不但可以直接带动建材、机械、运输等2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拉长产业链,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升工业化水平。
  
  再者,发展建筑劳务也是助推城镇化进程的战略举措。目前,我省的城镇化水平仅为40.56%,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建筑劳务,不仅使大批农民直接在城镇找到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家人和亲朋好友进城务工购房,而且还把积累的资金投资于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吸引和带动更多农村人口进城。
  
  建筑业是一个开放性强、竞争激烈的领域,建筑市场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抢在我们前头。当前,河南的建筑企业和建筑劳务发展面临的形势并不轻松,前有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建筑三强”压顶,后有河北、安徽、四川等发展强劲的“后起之秀”追赶,形势相当严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所以说,河南的建筑劳务发展不但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记者:在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破解“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难题过程中,建筑劳务输出发挥了怎样重要的作用?
  
  刘洪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有近600万农民走上了建筑岗位。仅从1996年至2011年的16年间,累计有组织、成建制、企业化地向省外输出建筑劳务人员1850万人次,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了不少难题。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如,林州市每年有17万人外出从事建筑施工,年创产值150亿元以上,2011年达到18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获得劳务收入27亿元。多年来,林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建筑业、银行各项储蓄存款余额的70%得益于建筑业、地方工业起步资金70%依靠建筑业。
  
  促进了农村面貌的改善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致富的农民回乡后,修道路、盖新房,兴建农田水利,改善了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商城县是有名的老区、边区和国家级贫困县,昔日,这里的农民大部分住的是茅草屋。通过组织建筑劳务输出,农民手里有了钱,家家盖起了小洋楼。外出打工的农民有钱后,还纷纷投资种植、养殖,搞集约经营,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如,南乐县农民沙国占用外出搞建筑十多年的积蓄建起了20多座蔬菜大棚,带出了45家蔬菜专业户。该县建筑劳务带头人薛占军,在外从事建筑20多年后,2006年回乡投资1500万元带头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大型养牛场,成立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养牛合作社。还有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外部市场的熏陶,获得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商城县建筑企业经理刘德伍,把自己带领乡亲在建筑市场打拼20多年积累的4000多万元资金集中起来,注册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扶持“三农”发展。
  
  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筑业和建筑劳务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建筑机械、建筑材料、防腐防水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项城市每年有近30万人外出从事防水施工,一些市场意识敏锐的务工者在防水施工中,发现防水材料生产利润高,于是,纷纷在项城和全国各地投资办起了160多家防水材料厂。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项城防水材料生产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含县外产值)。不仅如此,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还靠在外打拼掌握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和获取的信息,选准项目后,回乡投资办厂,建宾馆饭店,投资旅游景区,美家乡、富家乡,使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建筑劳务输出,加快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速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如,平舆县射桥镇、高杨店乡的很多村庄,过去都是“吃盐要靠鸡蛋换,点灯都愁买油钱”。但是,通过组织建筑劳务输出,这两个乡镇近3万人外出搞防水,现在,大多数村庄都在按照县里统一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起步较早的射桥镇单老村,已经建起了标准统一的二层楼房,形成了“三纵两横”的社区道路布局,基础设施完备,街道两侧的门面房林立,学校、卫生室、村办企业、敬老院应有尽有,目前,已有6000多人入住。
  
  促进了社会的稳定。通过组织建筑劳务输出,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了相对稳定的职业,有活干、有钱挣,保证了基本生活和经济收入,促进建筑出国劳务发展。原来一些好逸恶劳的社会闲散人员也在亲友的带动下加入了劳务大军,改掉了恶习,走上了致富路子。更为重要的是,大批外出施工获得成功的建筑企业经理和建筑劳务带头人,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扶危济困,促进了社会和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被选进了基层领导班子,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成了稳定基层政权的定盘星。
  
  通过建筑劳务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致富的多了,游手好闲、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少了,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基层干部带领群众想致富点子、奔致富路子的多了,贪污多占、侵害群众利益的少了。群体性上访事件大为减少,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困家庭的学生得到了资助,鳏寡孤独者得到了照顾,这些乡村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记者:我省的建筑劳务这些年发展如此迅速,成绩斐然,归纳起来原因有哪些?这为我们进一步发展建筑劳务事业提供了什么启示?
  
  刘洪涛:首先,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省委、省政府就确定了开放带动的发展战略,之后又提出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号召。各市县党委、政府和建筑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发展建筑业和建筑出国劳务,才使这项工作得以发展。譬如,林州市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确立了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出台扶持建筑业发展、鼓励建筑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尽管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党委、政府确定的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始终没有变,一届接一届,发展建筑劳务输出的决心始终不动摇。所以,林州的建筑业发展和建筑劳务输出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
  
  其次,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是关键。任何工作有人抓和没人抓,大不一样;有机构组织实施和无机构组织实施,有本质的区别;机构健全不健全、职能作用发挥好坏,效果大不相同,建筑劳务输出也不例外。如安阳市,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组建了建筑劳务输出管理机构,近30年,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了多次,但他们这个机构始终没有变,抓建筑劳务输出从未放松。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输出的人数只有3万多人,2011年已经发展到了近60万人,占全省有组织输出人数的三分之一还多。1995年底,省里成立河南省建筑劳务管理办公室后,在省外设立了15个管理机构,奋力开拓省外建筑市场,认真管理河南队伍。在省内培育了23个建筑劳务基地,组织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出省施工队伍从1996年的30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210万人。
  
  第三,优化环境是保障。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建筑企业快速成长和建筑劳务队伍迅速壮大的可靠保障。江苏、浙江和我们省的安阳、濮阳以及林州、长垣、滑县、沈丘、项城、平舆等县、市,之所以建筑业和建筑劳务发展迅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从舆论导向、政策支持、激励机制和金融扶持等方方面面给建筑企业发展和建筑劳务输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四,提高素质是根本。建筑出国劳务能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出国劳务输出队伍的素质至关重要。队伍的素质高了,走到哪里都能打胜仗。我省的队伍之所以能参加北京西客站、中华世纪坛、中国大剧院、首都机场航站楼和“鸟巢”等当代中国最高水平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一批高素质的队伍。当然,我们还不能骄傲,和江、浙的队伍相比,我省还有相当的差距。
  
  第五,要有特色品牌。在建筑市场上,有特色、有特点就是有优势,就能创出品牌。长垣的防腐、项城的防水在全国建筑市场上之所以能“叫得响”、“打得赢”,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一种无形品牌。因此,发展建筑劳务事业,必须坚持培育特色劳务,打造知名品牌。
  
  最后,提高竞争力是核心。建筑劳务发展和输出是靠建筑企业带动和实现的,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建筑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发展建筑劳务输出,必须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建筑劳务发展。
  
  记者:河南建筑劳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洪涛:尽管河南建筑劳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河南建筑劳务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部分市、县的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管理有缺失、队伍有流失。目前,我省还有相当一部分市、县建筑劳务输出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即使在建筑队伍规模大、输出多的安阳、新乡、濮阳、商丘、周口、信阳、驻马店7个省辖市,也只有4个市设立了建筑劳务管理机构,另外3个市还处于兼管状态。在23个劳务基地县(市、区)中,只有13个县、市设立了建筑劳务管理的专职机构,还有10个县(市、区)是兼管和代管。在已设立建筑劳务管理机构的17个市、县中,只有6个是财政供给,其余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编制。
  
  由于机构不健全,经费无保障,导致管理缺失,使一部分市县建筑劳务输出仍处于自发状态,队伍流失严重。如:豫南的信阳、驻马店一些县输出到江苏、浙江和新疆的40多万建筑劳务人员,仍然以“亲戚拉亲戚、朋友找朋友”的形式,进入了当地建筑市场,投靠了当地企业。
  
  其次,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制约了建筑业和建筑劳务的发展。建筑业原本就是微利行业,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利润率只有2.5%—2.7%,加之施工中各种保证金名目繁多,企业负担本来就重,如果再按2%—2.5%缴纳所得税,企业几乎没有利润空间,很难发展。同时,因外省、市税收低,吸引了我省一部分企业外流,造成队伍流失。仅我省在天津施工的120家建筑施工企业中,就有21家企业选择了在天津当地注册,导致出省施工企业不愿回省内缴纳所得税,每年流失税源严重。
  
  再者,龙头骨干企业不强,对建筑劳务输出的带动作用有限。我省的建筑龙头骨干企业不但数量少(江苏有特级建筑企业32家、浙江有特级建筑企业40家,河南只有11家),而且竞争能力差。浙江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4家,年产值最高的400亿元以上。江苏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7家,年产值最高的268亿元。河南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本土企业几乎没有。江、浙的大型骨干企业由于在外承揽的工程任务多,对建筑劳务的带动作用明显,有一批企业每年都可带出10多万人。而我省的骨干企业,能带出5万人以上的很少。
  
  记者:为破解以上存在的难题,实现河南省建筑劳务输出持续稳定发展,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刘洪涛: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劳务是劳务输出的重要方面和主要渠道。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建筑劳务工作的领导,认真解决当前建筑劳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省建筑出国劳务又好又快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筑劳务发展,加强对建筑劳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们应该重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把发展建筑出国劳务作为振兴经济,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建筑业和建筑劳务发展。
  
  第二,健全组织管理机构,解决服务管理经费。各地区应该根据建筑劳务工作的发展需要和本地实际,认真解决好建筑劳务管理机构的编制和人员的经费问题。
  
  第三,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譬如,制定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建立起有效的融资平台,大力推广担保制度,政府各部门要为建筑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对建筑业发展较好和建筑劳务输出贡献较大的市县,外出承包工程产值大,带出建筑劳务人数多的企业和外出建筑劳务贡献大的企业经理、外出劳务带头人,要进行大力表彰等。
  
  第四,培育新的劳务基地,开发建筑劳务后备资源,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扶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继续打造知名品牌等。
  
  记者:您认为未来建筑劳务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刘洪涛:“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国家做出了许多重大决策和部署。譬如,做出一批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对部分城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国家“十二五”期间要开工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等,所有这些规划和蓝图,都需要通过建筑业来实现,这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建筑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大量的劳务人员。
  
  近年来,国内外建筑市场对建筑劳务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目前全国各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以及西部能源基地,建筑劳务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大,建筑劳务的卖方市场已经形成,这为我省大力发展建筑劳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重视建筑劳务输出工作,各项激励保护措施细致到位,落实得力,河南的建筑劳务输出一定会步入一个广阔的天地。
  来源:河南日报

 

(佚名)


标签: 出国劳务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打工 出国务工 劳务 

行业动态»行业访谈  最新文章
行业动态»行业访谈  热门阅读